丧师辱国的成语故事


丧师辱国

拼音sàng shī rǔ guó

基本解释军队损失,国家蒙受耻辱。

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十七回:“前日正被蔡京、童贯、高俅在天子面前,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锋复军杀将,丧师辱国,大肆诽谤,欲皇上加罪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丧师辱国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丧师辱国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刚愎自用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刚愎不仁,未肯用命。”
无一不知 宋 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49卷引《五符经》:“知一者,无一之不知也。不知一者,无一能知也。一者,至贵无偶之号也。”
不修边幅 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序致》:“肆欲轻言,不修边幅。”
独树一帜 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》:“所以能独树一帜者,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。”
卷土重来 唐 杜牧《题乌江亭》诗:“胜败兵家事不期,色羞忍耻是男儿;江东子弟多才俊,卷土重来未可知。”
沦肌浃髓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原道训》:“不浸于肌肤,不浃于骨髓。”
托物连类 明·王炜《书胡立三先生诗稿后》:“诗之为用,共托物连类,足以寓人不能宣之意。”
闲时不烧香,急来抱佛脚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十卷:“正是‘闲时不烧香,急来抱佛脚。’各各暗笑,落得受了买东西吃。”
哽哽咽咽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回:“三个酒至数杯,正说些闲话,较量些枪法,说得入港,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。”
暗室不欺 《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 隋王荣暨妻刘氏墓志》:“暗室不欺,托生安养。”
熬清受淡 清 陶贞怀《天雨花》第29回:“老母尚且熬清受淡,若为人子者,反在房中与妻享用,真所谓狗彘不如了。”
丁真楷草 唐·张彦远《法书要录》第八卷引张怀蠸《书断·中·妙品》:“智永章草,草书入妙,隶入能。兄智楷亦工草,丁觇亦善隶书,时人云:‘丁真楷草’。”
田父野老 《宋史·苏轼传》:“轼与田父野老,相从溪山间,筑室于东坡,自号‘东坡居士’。”
矫枉过直 汉 袁康《越绝书 篇叙外传记》:“子之复仇,臣之讨贼,至诚感天,矫枉过直,乳狗哺虎,不计祸福。”
天年不遂 《后汉书·安帝纪》:“岂意卒然颠沛,天年不遂,悲痛断心。”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十四·雁门太守行一》:“天年不遂,早就奄昏。”
食日万钱 《晋书 何曾传》:“食日万钱,犹曰无下箸处。”
百不失一 东汉 王充《论衡 须颂》:“从门应庭,听堂室之言,什而失九;如升堂窥室,百不失一。”
误打误撞 元·关汉卿《双赴梦》第二折:“[牧羊关]板筑的商傅说,钓鱼儿姜吕望,这两个梦善感动历代君王,这梦先应先知,臣则是误打误撞。”
正冠纳履 晋·李阐《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》:“久要心许之信,夷险不爽;正冠纳展之嫌,终始不蹈。”
三写成乌 清·黄宗羲《辩野史》:“去今五十年,耳目相接,其大者已牴悟如此。向后欲凭纸上之语,三写成乌,岂复有实事哉。”
畅叫扬疾 元 杨暹《刘行首》第四折:“可笑愚痴,不辨个高低,畅叫扬疾。”
依违两可 《明史 方从哲传》:“举朝力争,从哲依违两可。”
载驰载驱 《诗·鄘风·载驰》:“载驰载驱,归唁卫侯。”高亨注:“载,犹乃也,发语词。载、驱,车马疾行。”三国·魏·曹丕《善哉行》之一:“载驰载驱,聊以忘忧。”
展转推托 明·瞿佑《剪灯新话·三山福地志》:“展转推托,遂及半年。”
触景生怀 明·杨慎《洞天玄记》第三折:“与人为主气中和,触景生怀变态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