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孔撩天的成语故事

拼音bí kǒng liáo tiān
基本解释仰起头来鼻孔朝天。形容高傲自大。
出处宋陆游《入蜀记》卷五:“荆州绝无禅林,惟二圣而已。然蜀僧出关,必走江浙,回者又已自谓有得,不复参叩。故语云:‘下江者疾走如烟,上江者鼻孔撩天。徒劳他二佛打供,了不见一僧坐禅。’”
暂未找到成语鼻孔撩天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鼻孔撩天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殊途同归 | 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 |
骑虎难下 | 《明史 袁化中传》:“惧死之念深,将铤而走险,骑虎难下。” |
牵牛织女 | |
望岫息心 | 《南史·何点传》:“豫章王嶷命驾造点,点从后门遁去。司徒竟陵王子良闻之,曰:‘豫章王尚,吾当望岫息心。’” |
耳目股肱 | 唐·吴兢《贞观政要·政体》:“然耳目股肱,寄于卿辈……事有不安,可极言勿隐。” |
惊采绝艳 | 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辨骚》:“故能气往轹古,辞来切今,惊采绝艳,难与并能矣。” |
少头缺尾 | |
阿谀取容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杨秉传》:“其阿谀取容者,则因公褒举,以报私惠;有忤逆于心者,必求事中伤,肆其凶忿。” |
过府冲州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二回:“两个商量了,径望沧州路上来。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,过府冲州。” |
如是而已 | 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续集遗稿》自序:“晨起洒扫,午餐而夕寐,弹琴读书,晤对良朋,如是而已。” |
横刀揭斧 | 范文澜、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》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:“据说,茶贩的队伍往往是一个人担茶叶,两个人保卫,‘横刀揭斧,叫呼踊跃’。” |
调虎离窠 | 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73回:“天已大明,李文忠把大队人马,径抵应昌城外安营。此是刘军师这调虎离窠之计。” |
斩将搴旗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,诸生宁能斗乎?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。” |
欺人眼目 | |
杀彘教子 | 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外诸说左上》:“曾子之妻之市,其子随之而泣,其母曰:‘女还,顾反为女杀彘。’妻适市来,曾子欲捕彘杀之。……‘母欺子,子而不信其母,非所以成教也。’遂烹彘也。” |
铤鹿走险 | 《辛亥革命·保路运动·四川铁路档案》:“诚恐川人骤见兵威,妄思自卫,铤鹿走险,风鹤皆惊。” |
同舟共命 | 清·吴研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百二回:“占光又催着道:‘我们此刻,统共一十四个人,真正同舟共命,务求大家想个法子,脱了干系才好。’” |
舍己就人 | 《尚书 大禹谟》:“稽于众,舍己从人。”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大舜有大焉,善与人同,舍己从人,乐取于人以为善。” |
刬恶锄奸 | 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回:“他杀人污佛地,我救苦下云端,刬恶锄奸。” |
视如敝屐 | |
丢三忘四 | 《红楼梦》第七二回:“我如今竟糊涂了!丢三忘四,惹人抱怨,竟不大像先了。” |
持危扶颠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季氏》:“危而不持,颠而不扶。” |
半上半下 | 《朱子全书》卷十:“三年无改,谓是半上半下底事,在所当改者,但不可匆遽急改之。”又卷十九:“微子去却易,比干则索性死,他(箕子)在半上半下处,最是难。” |
箝口侧目 | 清·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吏治上》:“上司荐之曰干员,同僚推之曰能吏,小民之受其鱼肉者,虽痛心疾首箝口侧目,而无奈何也。” |
临死不怯 | 宋·洪迈《夷坚乙志》:“为言此人临死不怯,似亦可用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