溜干二净的成语故事

拼音liū gān èr jìng
基本解释一点不剩,非常干净
出处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:“一个冬天,花得溜干二净,一颗也不剩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溜干二净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溜干二净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孜孜以求 | 孙犁《芸斋琐谈》:“因为他那种孜孜以求、有根有据、博大精深的治学方法,也为人所熟知了。” |
依样画葫芦 | 宋 魏泰《东轩笔录》第一卷:“太祖笑曰:‘颇闻翰林草制,皆检前人旧本,改换词语,此乃俗所谓‘依样画葫芦’耳,何宣力之有?’” |
节衣缩食 | 宋 陆游《秋获歌》:“我愿邻曲谨盖藏,缩衣节食勤耕桑。” |
道学先生 |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二:“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,恼的是道学先生。” |
毫发不爽 | 明 李贽《观音问 答自信》:“悭贪者报以饿狗,毒害者报以虎狼,分厘不差,毫发不爽。” |
留取丹心照汗青 | 宋·文天祥《过零丁洋》: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 |
兔子不吃窝边草 | 李英儒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第16章:“兔子不吃窝边草,我这老虎单吃回头食。” |
见微知著 | 韩非《韩非子 说林上》:“圣人见微以知萌,见端以知末,故见象箸而怖,知天下不足也。” |
立地成佛 |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,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。” |
风驰草靡 | 唐 温大雅《大唐创业起居注》卷二:“敦煌公至盩厔,所过诸县及诸贼界,莫不风驰草靡,裹粮卷甲,唯命是从。” |
馨香祷祝 | 《尚书 君陈》:“至治馨香,感于神明。” |
行不苟合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行不苟合,义不取容。” |
云龙鱼水 | 清·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第14卷:“宣宗幸万寿山、玉澜堂,锡宴十五老臣……云龙鱼水,夫岂偶然。” |
过甚其辞 | 郭沫若《反正前后》第一篇三:“说来恐怕有些人不大肯信,以为我是过甚其辞。” |
沽名钓誉 | 金 张建《高陵县张公去思碑》:“非若沽名钓誉之徒,内有所不足,急于人闻,而专苛察督责。” |
不祧之宗 | 清 黎庶昌《<续古文辞类纂>序》:“曾文正公略师班氏,其文规恢闳阔,遂崒然直哜两汉,况进于此者邪?故今断以马、班、韩、欧为百世不祧之宗云。” |
攀今吊古 | 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怅眺》:“那攀今吊古也徒然,荒台古树寒烟。” |
冥思苦索 | 明 胡应麟《诗薮 外编二》:“谢灵运诸佳句,多出深思苦索。” |
以刑去刑 | 《商君书·靳令》:“行罚,重其轻者,轻其重者,轻者不至,重者不来,此谓以刑去刑,刑去事成。”高亨注:“‘轻其重者’一句是衍文,《韩非子·饬令篇》无,是其证。”又《去强》:“以刑去刑,国治。” |
东闪西挪 | 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十回:“褚一官平日在泰山跟前还有个东闪西挪,到了他的娘子跟前,却是从来说一不二。” |
易同反掌 | 《北史·王轨传》:“此州控带淮南,邻接强寇,欲为身计,易同反掌。” |
贫贱糟糠 | 语出《后汉书·宋弘传》:“弘曰:‘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’” |
认死理儿 | 王朔《一点正经没有》:“不准备变,岿然不动认死理儿不管山下旌旗是否在望。” |
束修自好 | 清·郑燮《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》:“天束修自好者,岂无其人;经济自期,抗坏千古者,亦所在多有。” |
豪门贵胄 | 梁启超《新罗马 党狱》:“况且你们那豪门贵胄做官读书的上等人物,个个都做了我家吮痈舐痔一呼百诺的孝顺孙儿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