贫不学俭的成语故事

拼音pín bù xué jiǎn
基本解释谓穷人不必学俭而不得不俭。
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任城陈萧王彰传论》:“其此之谓欤”裴松之注引三国·魏·鱼豢曰:“谚言‘贫不学俭,卑不学恭’,非人性分也,势使然耳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贫不学俭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贫不学俭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铁杵磨成针 | 宋 祝穆《方舆胜览 眉州 磨针溪》:“在象耳山下,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,未成弃去,过是溪,逢老媪方磨铁杵,问之,曰:‘欲作针’太白感其意还,卒业。” |
世道人情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15回:“虽不敢说历尽甘苦,然世道人情,略略的领悟了些须。” |
神头鬼面 | 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29卷:“殊不知少间自都无主张,只见许多神头鬼面,一场没理会,此乃是大不实也。” |
博识多通 | |
打落水狗 | 瞿秋白《<鲁迅杂感选集>序言》:“鲁迅的著名的‘打落水狗’真正是反自由主义,反妥协主义的宣言。” |
耀武扬威 | 元 郑光祖《老君堂》第二折:“俺这唐兵人强马壮,耀武扬威,真个是将勇兵骁也。” |
气愤填膺 | |
鱼游釜内 | 《魏书·中山王英传》:“缘江焚毁,靡使所遗。建业穷蹙,鱼游釜内。” |
创业维艰 | 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灯火楼台》:“古应春追随胡雪岩多年,当初创业维艰的经过大多熟悉。” |
法家拂士 | 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” |
万死不辞 |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回:“但有使令,万死不辞!” |
一锅粥 | 柯岗《逐鹿中原》第七章:“一进城就搞成了一锅粥,四处乱钻。” |
惊恐失色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32章:“满朝文武见皇帝如此震怒,个个惊恐失色,替黄道周捏了一把冷汗。” |
河鱼天雁 | 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回:“意马心猿萦梦寐,河鱼天雁托音书。” |
顺天者昌,逆天者亡 | 元·杨梓《豫让吞炭》第四折:“岂不闻顺天者昌,逆天者亡,赵氏既昌,合当顺人应天,不宜苦苦直要报仇。” |
纤毫不爽 | 南朝·梁·沈约《宋书·律历志》:“凡此四蚀,皆与臣法符同,纤毫不爽。” |
断然不可 |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1卷:“景清道:‘贤侄,此事断然不可。’” |
牢不可拔 | 宋·郑褒《原祭》:“根深蒂固,牢不可拔。” |
车尘马足 | 宋 欧阳修《相州昼锦堂记》:“奔走骇汗,羞愧俯伏,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。” |
海沸山裂 | 明 张凤翼《红拂记 髯客海归》:“坐谈间早辨龙蛇,把袖里乾坤做梦里蝴蝶,狠的人海沸山裂,不禁支发,空跌双靴。” |
贻笑千秋 |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47回:“到底甘尽苦来,一身不保,落得贻笑千秋。” |
迟徊不决 |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清廷预备立宪》:“为朝廷计,与其迟徊不决以启天下之疑,何如明示政纲以箝党人之口。” |
终非了局 |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16回:“想我在此奉侍,终非了局。” |
才貌两全 | 元 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一折:“七岁草字如云,十岁吟诗应口,才貌两全,京师人每呼少俊。” |
积于忽微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