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途易辙的成语故事


改途易辙

拼音gǎi tú yì zhé

基本解释改变行车轨道,另走一条路。比喻改变方向、目标或做法。同“改辙易途”。

出处清 朱之瑜《端亭记》:“勉吾子改途易辙而合同乎世俗,则告朋友不信,将如何而可?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改途易辙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改途易辙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耳食之言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六国年表序》:“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,不敢道,此与以耳食无异。”
浅见寡识 宋·苏舜钦《上范公参政书》:“今辄条数事,布于左右,非出于浅见寡识。”
不得已而用之 《六韬 文韬 兵道》:“圣王号兵为凶器,不得已而用之。”
同袍同泽 《诗经·秦风·无衣》:“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。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。岂曰无衣,与子同泽,王于兴师,修我矛戟,与子偕作。”
人头畜鸣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秦始皇本记》:“(胡亥)诛斯,去疾,任用赵高,痛哉言乎!人头畜鸣。”
意在言外 宋 司马光《温公续诗话》:“古人为诗,贵于意在言外,使人思而得上。”
继志述事 《宣和书谱》第一卷:“一旦用王浚,唾手可行,故天下始一于晋。夫可谓继志述事之主。”
假誉驰声 《旧唐书 薛登传》:“比来举荐,多不以才,假誉驰声,互相推奖。”
饮胆尝血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苦心焦思,置胆于坐,坐卧即仰胆,饮食也尝胆也。”
挠腮撧耳 元 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一折:“我这里急忙忙过六街穿三市,行行里挠腮撧耳。”
谈今说古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五回:“仓樵谈今说古,兴高采烈,雯青只好勉强应酬。”
神藏鬼伏 唐·司空图《漫书》诗:“世路快心无好事,恩门嘉话合书绅。神藏鬼伏能千变,亦胜忘机避要津。”
鹿死不择音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文公十七年》:“‘鹿死不择音。’小国之事大国也,德,则其人也;不德,则其鹿也。铤而走险,急何能择?”
失时落势 元 无名氏《朱砂担》第四折;“若不是我失时落势,怎生的便揽祸招危。”
搬唇递舌 元 杨文奎《儿女团圆》第三折:“你撒了手,不似你这个两头白面,搬唇递舌的歹弟子孩儿。”
魑魅罔两 晋·王嘉《拾遗记·前汉上》:“余此物名为匕首,其利难俦,水断虬龙,陆斩虎兕,魑魅罔两,莫能逢之。”
冰消云散 续范亭《三年不言之言》:“我看当时的情况,好象阎长官满肚子的勇气,被郭宗汾的这一席话,说得冰消云散了。”
攘人之美
连二赶三 姚雪垠《长夜》三二:“菊生不敢怠慢,连二赶三地穿好衣服,跳下床来。”
泣血涟如 《周易·屯》:“上六,乘马班如,泣血涟如。”
词穷理尽 唐·崔致远《萧遘相公书》之二:“仰干陶冶,敬托笺毫,始知调急声哀,唯愧词穷理尽。”
有目共见 清·陈确《大学辨一·翠薄山房帖》:“《大学》纷纷言先言后,有目共见。”
圣帝明王 汉刘歆《移书让太常博士》:“汉兴,去圣帝明王遐远,仲尼之道又绝,法度无所因袭。”
龙翔凤舞 宋·赵彦卫《云麓漫钞》第三卷:“山势自西北来,如龙翔凤舞,掀腾而下,至凤凰山止。”
亘古未闻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19卷:“真个是亘古未闻,于今罕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