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国安邦的成语故事

拼音dìng guó ān bāng
基本解释邦:国家。治理和保卫国家,使国家安定稳固。
出处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三折:“枉了你扬威耀武,尽忠歆节,定国安邦,偏容他鸱鸮弄舌,乌鸦展翅,强配鸾凤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定国安邦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定国安邦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望门投止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党锢传 张俭》:“俭得亡命,困迫遁走,望门投止,莫不重其名行,破家相容。” |
男女平等 | 清·秋瑾《勉女权歌》:“男女平权天赋就,岂甘居牛后?” |
目空一切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52回:“但他恃着自己学问,目空一切,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。” |
天下本无事,庸人自扰 | 《新唐书 陆象先传》:“天下本无事,庸人扰之为烦耳。” |
自相矛盾 | 《韩非子 难一》:“楚人有鬻盾与矛者,誉之曰:‘吾盾之坚,莫之能陷也。’又誉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于物无不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,何如?’其人勿能应也。” |
托物连类 | 明·王炜《书胡立三先生诗稿后》:“诗之为用,共托物连类,足以寓人不能宣之意。” |
稽疑送难 | 清 张三光《蒋石原先生传》:“听断之暇,进其子弟之秀美者,稽疑送难。” |
坐而待弊 | 语出三国 蜀 诸葛亮《后出师表》:“然不伐贼,王业亦亡,惟坐而待亡,孰与伐之。” |
雁足留书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言天子射上林中,得雁,足有系帛书,言武等在某泽中。” |
鼠雀之辈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3回:“量鼠雀之辈,何足汗刀!” |
和衣而卧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8回:“老程师爷是喝得当面退席,和衣而卧。” |
黯淡无光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4回:“头上戴一个黯淡无光的亮蓝顶儿,那枝俏摆春风的孔雀瓴已经虫蛀的剩了光杆儿了。” |
飞苍走黄 |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金丹》:“其所营也,非荣即利,或飞苍走黄于中原,或留连杯觞以羹沸。” |
念念不舍 | 梁启超《节本明儒学案·忠宪高景逸先生攀龙》:“立坐食息,念念不舍。” |
钗荆裙布 | 西汉 刘向《列女传》:“梁鸿妻孟光,荆钗布裙。” |
去就之际 | 南朝·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,直以不能内审诸己,外受流言,以至于此。” |
不忘沟壑 | 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志士不忘在沟壑,勇士不忘丧其元。”赵歧注:“志士守义者也,君子固穷,故常念死无棺椁没沟壑而不恨也。” |
东道之谊 | 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28回:“蚌师今天以东道主人尽东道之谊,所用又系全东家的同族,真可算是大义灭亲。” |
辅车唇齿 | 晋·孙楚《为石仲容与孙皓书》:“外失辅车唇齿之援,内有毛羽零落之渐。” |
颂声载道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4回:“不但山西百姓颂声载道,就是山西官员,从巡抚以下,也没有一个不感激他的。” |
践土食毛 | 语出《左传昭公七年》:“封略之内,何非君土?食土之毛,谁非君臣?” |
敲锣放炮 | 洪深《香稻米》第三幕:“还不是他用狗头军师自作主张自讨好、敲锣放炮的硬出头!” |
洗手不干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小人从前原也作些小道儿上的买卖,后来洗手不干,就在河工上充了一个夫头。” |
金相玉式 | 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辨骚》:“金相玉式,艳谥锱毫。” |
詀言詀语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