祸绝福连的成语故事

拼音huò jué fú lián
基本解释指灾祸消失,好运接连不断。
出处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四十二卷:“万神即时倒,合会琼羽门。使令散祸,祸绝福连。上寝玉堂,世受名仙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祸绝福连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祸绝福连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| 成语 | 历史出处 |
|---|---|
| 暮气沉沉 | 范文澜《中国通史》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:“久已有志于改革的王安石,受命执政,生气勃勃,但朝廷却是暮气沉沉。” |
| 痛心病首 | 《新唐书 突厥传上》:“帝谓群臣曰:‘往国家初定,太上皇以百姓故,奉突厥,诡而臣之,联常痛心病首,思一刷耻于天下。” |
| 鸿鹄之志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陈涉世家》:“嗟乎!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!” |
| 顺理成章 | 宋 朱熹《朱子全书 论语》:“文者,顺理而成章之谓也。” |
| 开卷有益 | 晋 陶潜《与子俨等疏》:“开卷有得,便欣然忘食。” |
| 象耕鸟耘 | 《文选·左思〈吴都赋〉》:“象耕鸟耘,此之自与。”李善注引《越绝书》:“舜死苍梧,象为之耕;禹葬会稽,鸟为之耘。”一说,耕者以象行为法,耘者如鸟之啄食。 |
| 看得见,摸得着 | |
| 心术不定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9回:“不想今日去往无门,非在位次低微,且王伦只心术不定,语言不准,难以相聚。” |
| 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 | 刘少奇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:“他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,不同别人计较享受的优劣,而同别人比较革命工作的多少和艰苦奋斗的精神。” |
| 六月飞霜 | 唐 张说《狱箴》:“匹夫结愤,六月飞霜。” |
| 得于心应于手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天道》:“不徐不疾,得之于手而应于心,口不能言,有数存焉于其间。” |
| 一无牵挂 |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二回:“他横竖是单枪独马,一无牵挂,当下由杭赴苏,寻着了那位帮带。” |
| 象箸玉杯 | 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喻老》:“象箸玉杯,必不羹菽藿,则必旄象豹胎。” |
| 兴妖作乱 | 魏巍《东方》第三部第五章:“特别是还有帝国主义、反动派兴妖作乱,时时刻刻都想推翻我们。” |
| 捐本逐末 | 《北史 李谔传》:“捐本逐末,流遍华壤,递相师祖,久而愈扇。” |
| 才短思涩 | 宋·楼钥《攻媿集·雷雨应诏封事》:“适当书诏填委之时,才短思涩,目不暇给。” |
| 泣血稽颡 | 巴金《家》:“虽然讣闻上说过‘寝苫枕块’,‘泣血稽颡’的话,但是他们整天躲在灵帏里,既不需要哭,又不必出来答礼。” |
| 累教不改 | |
| 殊言别语 | 章炳麟《论汉字统一会》:“今者音韵虽一致,而殊言别语,终会葆存。” |
| 神魂荡飏 | |
| 气吞宇宙 | 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李袭吉传》:“李太原喘喘余息,犹气吞宇宙,可诟骂之。” |
| 义正辞约 | |
| 膏腴子弟 | 南朝·梁·锺嵘《〈诗品〉序》:“于是庸音杂体,人各为容,至使膏腴子弟,耻文不逮,终朝点缀,分夜呻吟。” |
| 待诏公车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朔文辞不逊,高自称誉,上伟之,令待诏公车,奉禄薄,未得省见。” |
| 临死不怯 | 宋·洪迈《夷坚乙志》:“为言此人临死不怯,似亦可用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