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党比周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相互勾结,相互偏袒,结党营私。
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众恶之,必察焉;众好之,必察焉。何晏集解引三国 魏 王肃曰:“或众阿党比周,或其人特立不群,故好恶不可不察也。”
例子三国 魏 曹操《整齐风俗令》:“阿党比周,先圣所疾也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ē dǎng bǐ zhōu
注音ㄜ ㄉㄤˇ ㄅ一ˇ ㄓㄡ
繁体阿黨比周
感情阿党比周是贬义词。
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;指相互勾结,结党营私。
近义词结党营私、朋党比周
反义词两袖清风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月明千里(意思解释)
- 春风化雨(意思解释)
- 鸥鸟不下(意思解释)
- 香草美人(意思解释)
- 将功补过(意思解释)
- 天涯海角(意思解释)
- 春山如笑(意思解释)
- 快心满志(意思解释)
- 花拳绣腿(意思解释)
- 暴取豪夺(意思解释)
- 偶一为之(意思解释)
- 作壁上观(意思解释)
- 吉光片羽(意思解释)
- 美人迟暮(意思解释)
- 迭床架屋(意思解释)
- 立竿见影(意思解释)
- 空腹高心(意思解释)
- 千家万户(意思解释)
- 雷大雨小(意思解释)
- 迷离惝恍(意思解释)
- 飞蛾扑火(意思解释)
- 图穷匕见(意思解释)
- 满面春风(意思解释)
- 河山之德(意思解释)
- 聪明伶俐(意思解释)
- 腹心相照(意思解释)
- 挂冠归去(意思解释)
- 为万安计(意思解释)
※ 阿党比周的意思解释、阿党比周是什么意思由文户修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颐指气使 | 颐:腮帮子;指:指挥;气:神气;使:指使。用腮帮子来指挥人;用神气来支使人。 |
弦外之响 | 比喻言外之意。 |
笃近举远 | 笃:忠实,厚道;举:举荐,选拔。对关系近的厚道,对关系远的举荐,指同等待人。 |
遁入空门 | 遁:逃遁;空门:指佛教,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。指出家。避开尘世而入佛门。 |
敲诈勒索 | 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;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。 |
逆来顺受 | 逆:不顺;顺:顺从;受:忍受。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;不作反抗。 |
大张旗鼓 |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(张:展开;铺排;旗鼓: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)。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;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。 |
三十三天 |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,即忉利天。后形容最高的地方。 |
新官上任三把火 | 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。 |
分工合作 | 众人各司其责,共同从事工作。 |
羊质虎皮 | 质:本性。羊虽然披上虎皮,还是见到草就喜欢,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,它的本性没有变。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。 |
扪心自问 | 扪:按;摸;心:胸口。摸着胸口;自己问自己。指自我反思;醒悟。 |
战战业业 | 戒慎畏惧貌。 |
有求必应 | 只要有人请求;就一定答应。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;好说话。 |
法不阿贵 | 法:法律。阿:偏袒;讨好。指法律不偏袒有权势富贵的人。意思是秉公执法;不畏权贵。 |
古里古怪 | 怪异、奇特。 |
似是而非 | 是:对;正确;非:不对;错误。好像是对的;实际上不对。指表面上相似;实际上不一样。 |
清风劲节 | 喻人品纯洁,节操坚贞。 |
切树倒根 | 比喻彻底。 |
过甚其词 | 话说得太过分;与实际不相符。 |
空手套白狼 | 徒手抓住白狼。指无本买卖。 |
望尘靡及 | 见“望尘莫及”。 |
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 | 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,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。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,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。 |
妖魔鬼怪 | 迷信的传说中危害人类的妖精和魔鬼。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东西或人。 |
无所用心 | 用心:动脑筋。指不动脑筋;什么事情都不关心。 |
无微不至 | 微:细微;至:到。形容关怀、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。 |
阿娇金屋 | 阿娇: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(馆陶公主又称“长公主”刘嫖)的女儿。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为妇。这里泛指美丽高贵的女子。 |
声色狗马 | 声色:歌舞和女色;狗马:养狗和骑马。后来二语连用;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。 |